【使命】三星堆上新堆,AI再现千年文物辉煌
原创 iNED 新经济发展研究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三星堆从当地人称为堆堆儿的三座土堆,到被美名为三星伴月的璀璨古蜀文明历史文化遗,其逐渐苏醒的背后,是无数考古专家倾注的心血和力量。
在AI技术井喷发展的今天,能否通过AI技术加持,赋能文物修复,帮助考古人排忧解难?
01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文物?
2023年8月1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占地面积约3.6万方米,展出了三星堆遗址的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展出考古发掘出土文物1500余件套。
除了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镇馆之宝,还有600件文物首次和观众见面,其包括6座新发现祭祀坑出土的300多件文物,以及1986年1号2号祭祀坑出土的200多件文物。
三星堆新馆场景效果图
截止2022年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新发现的三星堆6座祭祀坑出土多件文物,其不完整器物高达余件约86,这些文物经过时间的洗礼变得脆弱残缺,修复难度大,稍微不注意就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
此外,整个四川省从事文物保护及修复的一线人员不足200人,仅2021年实施的基本建设考古项目达1388个,任时间紧挑战大,考古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也是我们家考古界长期面临的问题。
去年8月份,文物考古专家惊奇地发现在三星堆遗址8号坑提取的大型立人青铜神兽,与此前3号坑出土的顶尊跪坐铜人像或许可以跨坑合体。
8号坑提取的大型立人青铜神兽
该座铜人像,是在乃至世界范围内首次发现,有独特的形制和繁缚装饰的文物。但它残缺开裂变形腐蚀严重使得修复风险极高,部件碎片缺失也导致难以还原原始形态,修复难度极大。
怎样修复还原铜像和怎样拼接整座铜像,给考古学家带了极大的困扰。
3号坑出土的顶尊跪坐铜人像
使用数字化和人机协同智能技术,文物虚拟修复可以在不损伤文物实体的前提下,根据研究和修复目的,展示文物的多种可能状态,满足不同受众和场景的需求。文物虚拟修复与展示是一种创新的文物保护方式,受到业内的高度关注。
这种方式遵循保护修复原则,不改变文物的本面貌,体现了修复力量的有限性。
02
人机协同,助力文物重现辉煌
今年3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与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开展合作,针对文物修复与考古绘图的难题,以三星堆为试点,探索人机协同AI智能辅助文物修复。
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对文物碎片进行建模,再结合腾讯PCG ARC实验室的AI技术和算法,模拟专家对文物的拼接思路和过程,实现多个文物碎片的快速对比和拼接;同时,对文物裂缝和整体姿态进行算法分析,为文物专家提供裂缝修复依据和矫形参考,并支持专家指定的裂缝关系完成模拟矫形。
此外,通过算法为专家提供模拟补全的结果,展示文物原貌的多种猜想参考。最后,项目组还研究了基于三维深度学的多碎片拼接算法,能够处理碎片缺失情况下的拼接计算。该算法已在模拟数据集上验证并达到行业领先水。
人机协同AI智能辅助文物修复流程组图源腾讯
如今,在四川省考古的文物考古专家与腾讯技术团队的努力下,这座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已顺利完成模拟拼接。
于新馆展出的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原件与模拟拼接修复后3D打印版本
03
AI赋能文物修复,探索更多可能
早在2018年,我就开始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文物修复,例如文物保护基金会启用人工智能与无人机技术开展长城保护和修复工作。
长城数字化模型虚拟修复
在2021年,敦煌研究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联合工作组,引入腾讯多媒体实验室AI病害识别技术,通过深度学敦煌壁画病害的相关数据,让AI学会为壁画看病,从而实现自动化且高效的壁画病害分割与识别。
敦煌莫高窟壁画起甲修复前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长唐飞表示利用计算机视觉AI技术突破传统保护修复手段的局限性,为文物的认知保护复原研究展现和传播提供更丰富的技术选择,为破解文物修复及挖掘其含有的价值找到新的突破口。
AI的场景赋能与大模型的落地应用,为文物修复领域带了新的可能性和价值。人工智能不仅能够提高文物保护的专业性,也能够增强文物传播的社会效益。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将促进这一领域的创新和应用,让更多的文物重见天日。
END
原标题三星堆上新堆,AI再现千年文物辉煌
阅读原文